雪满弓刀

蛮生

【风镜】华发生

奠枕楼东风月:

【1941年 初春 上海郊外】


  阿诚拎了三坛子酒开车到了郊外。


春寒料峭的天气,上海郊外的草刚刚抽了些鹅黄,到了半夜里被浓重的寒冷濡湿,散出一股泥土的香味儿。落叶乔木还没有抽芽,在月光下呈现出支离的形态,夜晚的雾迷迷蒙蒙,遮掩得那轮月亮都看不清晰,空气中的湿冷牵扯着阿诚大衣的衣角,撞入他未曾扣上大衣的怀里,直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上海汪伪当局风声鹤唳,在十一点后城区已经戒严,明楼说要酒,要烧刀子不要家里的红酒,阿诚跑了大半个上海才在一家打烊迟了的酒馆里买到了三坛烧刀子,绕过了日本人的哨卡,驱车到了郊外。


明楼手中雪茄的光点在一片被月光照得略微发白的雾气里起伏明灭不定,若非初春尚且清寒的季节倒让人觉得是一朵朦胧的鬼火。阿诚忍不住呵了呵手,揉了揉有些冻僵的脸,方才朝着明楼的方向走过去。


明楼坐在一株孤零零的松树下,松树枝叶尚不繁茂,月光透入松针的间隙落在了明楼的脸上,方才让阿诚觉察到他眼角的那一点亮光。


松树下是一座同样孤零零的坟冢,大理石,纯白色,磨得光润如玉,没有名字。


那是王天风的坟茔,三个月前立的,下面埋的是王天风的骨灰,特地选在了这棵同样孤零零的松树下,倒显得不那么孤零零了。


他死了,有人用洁白无瑕的大理石为他立了碑,却终究不能刻上王天风的名字。在军统公开的文件里,在人们口耳相传的历史中,他将永远是一个被捕投敌的军统叛徒,那一腔喷薄而出的热血,烧也烧不化的铮铮铁骨,终不能够为人所传颂。


阿诚走到了明楼的身边,将那三坛烧刀子放在了地上,从大衣口袋里拿出了一个陈旧的梳妆盒递给了明楼。


“大姐的梳妆盒,我带到了。”


明楼打开匣子,里面躺着两瓣裂开的青铜镜,暗沉沉地倒映出明楼充满了血丝的眼睛。


明镜牺牲的一个月以来,他几乎没有怎么睡过。他从来是个从容不迫的人,怕睡了就看见大姐去世时候的样子,又或者是明台那日真的死在了76号的刑讯室内,又或者是阿诚的身份终究被日本人或者军统发现,又是十多年前他捡到他时那般片体鳞伤。


阿诚再反对,也终于不能再看着他彻夜难寐,只要给他买安眠药。


他拿出了那两瓣裂开的青铜镜,将它们拼成一块,端详了许久,终于还是拿手指颤巍巍地摸着那一条裂痕,深叹了一口气。


“破镜难圆,本来就是个不好的兆头。”明楼说道。


阿诚在他身边坐下,也划了火柴点了一支雪茄。他们两个的烟瘾从来都没有这么大过,在巴黎他们老是嘲讽贵婉一个知书达理的娇小姐烟瘾也这么大,手头不离香烟,连眼角都被染得有点黄。直到明镜死后,他们二人都失却了那份游刃有余,才明白早早牺牲的贵婉为何总是离不开烟了。


“疯子去法国之前,大概就预料得到他们恐怕再难见面了,”雪茄的烟爬上了阿诚的眼角眉梢,把他的神情渲染得五味杂陈,“大姐也是明白的。”


明楼弹了弹烟灰,快要燃尽的雪茄又亮了一些,阿诚侧头去看,不知是月光的缘故还是这燃气的烟的缘故,明楼的鬓角竟是有一些发白了。


他想要开口问,又怕这本就清冷的气氛又添上几抹酸楚,话到口头硬生生绕了一个弯儿,说出来的却是:“大哥,你什么时候知道那个人是王天风的?”


明楼转头,喉间溢出了一丝轻笑,“说来你也不信,我第一次见到他就觉得是了。”




【1932年 夏 巴黎】


法国人喜欢些许小雨的浪漫,最适合谈恋爱。


然而并没有人喜欢这样的倾盆大雨。这种大雨让盛夏的天气蒸腾起一股难捱的闷热,似乎一双剥不离的手若有若无地黏腻腻地缠绕着脖颈,广阔的塞纳河上帆船不行,一副连天的纱幕。王天风百无聊赖地那勺子搅着面前的花式咖啡,把咖啡师勾的一朵玫瑰的拉花搅得不成样子。落地窗外行人稀疏,咖啡厅里也冷清得很,听得见唱片机放的令人昏昏欲睡的肖邦或者舒伯特,再加上风扇呼呼运转的声音,交杂成了一股让王天风有些烦躁的气氛。


毒蛇来巴黎了,以留学生的身份。


他听闻过上海的蓝衣社成员提及过这个代号,也看过他策划的些许刺杀事例,总显得瞻前顾后拖泥带水,想要做到天衣无缝又保所有人周全,很是不合他的胃口。毒蛇代号静默一年后突然出现在了巴黎,带来上锋要求两人合作剿灭巴黎红色地下势力的任务。那位磨磨唧唧的毒蛇提出了面见的要求,把地点定在了塞纳河边的一处名字生涩的小咖啡馆里。


王天风是个爱喝白兰地烈酒的人,和烧刀子一样滚烫地漫过喉咙,一直烧到胃里,像是开枪后硝烟的味道,从敌人身上喷溅出的血液的痛快感。巴黎咖啡馆里做的甜点远没有街角那家糖果店有些劣质的水果硬糖酸甜爽口,甜腻腻的奶油味道让他觉得窒息。


三点半整,毒蛇没有出现。王天风把勺子往咖啡杯里一丢,也不顾咖啡溅在了桌子上,瞧着窗外的雨势终于小了一点,正要拎起雨伞就走,却看到一个穿着白衬衫灰色西裤的瘦高年轻人拿着一把纯黑色的伞走了过来,推开了咖啡馆的门,收起了雨伞。


那年轻人的眉眼甚是锋利,令人想到了淬毒的快刀,棱角分明,一双虹膜是少见的纯粹的黑,直让人看不到底的幽深。而那年轻人穿着时下巴黎流行样式的白衬衣与烟灰色西裤,一双被雨水落湿了的皮鞋,又甚是有象牙塔里教书先生的温和气。


雨水顺着黑色雨伞收起的褶皱一束束滴落而下,很快就濡湿了年轻人脚下的一块地面。


中国人在巴黎总是惹人注目的,那年轻人很快注意到了王天风,略微温和的眼神忽然凛冽了起来。他冲着王天风一抬下巴,更显得下颌骨边角的凌厉,平添出一股舍我其谁的傲气。


他把雨伞放在伞架上,动作不紧不慢,颇为从容,而后走到王天风面前,正视着他说道:“先生最喜欢辛稼轩的哪一句词?”


这是他们的接头暗号。


王天风打量着面前的年轻人,想到了与这年轻人相仿的另一张面孔。


“王郎结发赋从戎。”他说道。


王是他的姓氏,他从大学里退学加入了革命党,又加入了蓝衣社。戴笠曾经拿这句词私底下开过他的玩笑,被毒蛇知道了就拿来做了他们接头的暗号。


眼前的年轻人忽然笑了,扬起了小刀似的眉毛,尚有些稚气,却是宠辱不惊的风度,“不知道您喜不喜欢奠枕楼东风月这一句?”


“不喜欢。”王天风说道,“你迟到了。”


“与我同来法国的二弟生病,总要先等他睡着了再过来。”毒蛇坐到了王天风方才做的位置上,掏出手帕擦干净了桌上的咖啡渍,又叫过服务员要了一份黑咖啡和一份甜点。


“奠枕楼头风月,驻春亭上笙歌,太讲究风花雪月的人不适合我们这份工作。”王天风在他对面坐下,将冷了的咖啡移到了自己面前。


毒蛇一挑眉,明明是戏谑的神情,总让人觉得是睥睨的眼神,“适不适合,你说了不算,戴先生说了算。”


“竟然是你。”王天风喝了一口冷了的咖啡。咖啡冷了更显得苦,热腾腾的奶香也褪去了大半,倒更是合王天风的胃口。


眼前的年轻人陵劲淬砺,如新硎初发,切金断玉的气度,若是轮廓骨骼更柔和一点,便跟记忆中明镜那张英气的脸重合在一起了。连微微挑眉的神情都如出一辙。


毕竟是一母同胞。


他没有想到毒蛇竟然是明楼。


这一瞬的深思仿佛投石入海,涟漪微不可见,可是内心的波涛不断拍打着他心上的礁石,那些几乎都淡忘了的记忆忽而便变得鲜明了起来。


“为什么不能是我?”明楼拿过了刚送上来的咖啡喝了一口,一双深不见底的眼睛打量着王天风,如同在窥视猎物的毒蛇。


王天风一声冷笑,抿唇正视着明楼的眼睛:“我看过你在上海的诸多刺杀方案,直截了当的事情偏要绕过一百个弯,不舍得牺牲,不舍得自己手上沾鲜血,拖泥带水。”


“那叫优雅气度,若是都像你一样,每次刺杀都要把自己和同伴的命赔进去,我复兴社还剩得下多少人来为国捐躯?”


“所以我说你们这些要优雅气度的贵公子们不适合这份工作。本来就是一把刀,偏偏不愿意沾上血,跟个女人似的,爱干净。”


“你错了,”明楼摇摇头道,“我不是刀,”他向后靠在椅背上,双手放在钢花玻璃桌面上,一幅运筹帷幄的风度,“我永远会是那个用刀的人。”


王天风把杯子往桌上重重一放,拿起食用甜点的银叉子,倒映着外面的天光,明晃晃地晃过明楼的脸,“你这么不愿意过太平生活,非要打打杀杀,你家人知道吗?”


明楼饶有兴趣地看着王天风,“你为什么关心这个?”


“你家人要是不知道,死了都没有人会替你收尸。”


“你要问的是哪个家人?”明楼反问道,“我二弟明诚,我幺弟明台,还是……”他忽然觉得与王天风的相互诘问像是明台小时候与阿香的无聊拌嘴,事情既已看透便也不再深入,“算了,看破不说破。”


王天风看着明楼一脸促狭,直想把眼前加了太多奶油的甜点往他那张锋利的脸上糊,好让这种让人心惊的锐利埋在一团粉红粉白的奶油里,看看能调出什么样的调色盘来。


他终究还是没有这样做。毕竟同僚再讨厌,这是第一次接头,还是要风度。




【1932年末 隆冬 巴黎】


王天风把风衣领子立了起来,开始后悔出门没有戴一条围巾。年轻的时候不怕上海深入骨髓的湿冷天气,大冬天也只穿着衬衫长袍子,上了三十岁的年纪反而受不了巴黎的隆冬,只感觉空气中一双冰凉的手不住往袖子衣领里钻,刺得一向精神极好的王天风也有些昏昏欲睡了。


倒不是单纯这寒冷的缘故,他和明楼刚刚从兰斯完成任务回到巴黎,两个人都三天三夜没有睡觉,才从那个日本要员手中拿到情报,顶着一头混杂了鸡尾酒味和烟味的头发连夜坐火车赶回了巴黎。上级要求立即当面交接情报,明楼养尊处优惯了,是到处都要装盛服先生的人,非衣冠楚楚的形态不愿意见人,王天风便只好以不修边幅的模样接头了情报中转站的特务交予了情报。


他从避风的寂静狭街里出来,拐过一个街口就到了一处广场前。隆冬的天气刚下过雪,天空还凝着一层厚重的铅灰,满目的建筑、街道皆是灰白的颜色,就连窝在长椅上喂鸽子的老人都穿着灰蒙蒙的羊毛大衣,白色的鸽子似乎也染上了一层致郁的灰,色调冰凉凉的一片。


广场上四面来风,风衣也顶不了多少风,寒冷的感觉愈发让人觉得零丁,饶是一向独来独往的王天风也觉得有些禁不住这种凄冷。他从口袋里拿出前些天吃剩的压缩饼干,随意丢给了到处觅食的肥鸽子,眼见着那一群鸽子蜂拥而上,抢不到食又一哄而散,只留下扑棱棱的翅膀的声音,倒觉得甚是有意思。


关键是,他宁愿拿压缩饼干喂鸽子,也不想回去看到明楼那张脸。


面对着他,永远是一脸冷淡的嘲讽与锐利,像是家乡十二月屋檐上结着的冰刃,永远梗得他很不舒服。


他习惯了凡事一个人做主,把自己当做筹码去赌,而不愿意一个拖泥带水婆婆妈妈永远打算兵不血刃的人来拖自己的后腿。


关键是明楼比他王天风还大爷。


明镜可不是这样的。


一母同胞,然而龙生九子也各有不同。


他想起十二年前上海的隆冬,他被租界的警察搜捕,只要躲在江边,只穿了衬衫西装,无处可去,瑟瑟发抖。明镜不知道为何找到了他,似乎是心有灵犀一般,第二次救了差点就要冻死在黄浦江边的王成栋。


她说明白他不是疯子。


如今想起这些,心口犹暖,仿佛那日疏疏落下的橘色路灯,明镜大衣上干燥的温热。


明镜那么好的女子,怎么会有一个脾气这么横的弟弟?


而这世界上有句话说得很对,棋逢对手,永远狭路相逢,比如说现在。


“我带你来法国,是希望你好好读书当学者,你说自己喜欢哲学便送你去学哲学,你课余时间不钻研书本,反倒在巴黎到处’送花茶’?”


明楼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清理好了自己,不是刚下火车时候蓬头垢面的模样,头发没抹头油显得清爽利落,一身黑色的皮衣,军绿色工装裤,一双皮靴。


他的身后跟着一个只穿单薄白色衬衫的年轻人,便是明楼口中的二弟明诚了。


阿诚长得清瘦,那身量身定制的衬衫穿在他身上也有些空落落的,额头上不知哪里磕着了,一块乌青,倒掩不住这孩子长得极好的温润相貌。阿诚跟在明楼后面,一副低眉顺眼受训的姿态,眼眶却泛了红,眉头紧紧蹙着,分明就是不服气的倔样。


“平时打家里电话没见人接,我以为你在巴黎大学交际甚广,或者是喜欢参加些学术沙龙所以常常不在家,你在巴黎就做这些事情?”


明楼分明是愤怒了,常日里稳重低沉的声线也抬高了一个声调,有些颤抖。


看一个平日里总是自持风度淡然不惊的人发怒总是很有意思的。


“大哥,我们先回家吧,我冷。”阿诚不知道明楼还要在寒风里把他晾多久,便停了下来,不愿意再走了。


“冷?活该你冷!”


明楼呵斥完这句话便见到了路灯柱下正在看笑话的王天风,一副长兄如父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有了些裂缝,露出了惊愕的表情,“你这疯子怎么在这儿?”


王天风瞟了阿诚一眼,“来看明大公子笑话的。”


明楼是带着阿诚来买大衣的。


他没有开车过来,走回公寓又害怕阿诚在十二月里真的冻着了,还是来香榭丽舍大街的洋装店里买大衣更近一些。


王天风也跟着去了。


他向来不愿意掺和这些女人的玩意儿,也不懂明楼明诚二人对如何穿得像小开这件事情的执着,大衣是什么样的款式对他而言只是穿得舒不舒服的问题,便百无聊赖地在洋装店里晃荡,看着一排排灰蓝灰黑的大衣,乏味得很。


想着如果两兄弟三分钟内还不解决买哪件衣服的问题,便先告辞回公寓补眠。


然而橱窗里朱红色的旗袍刺得他精神一个激灵。


三十年代的法国上流社会对于东方风韵心神往之,连带着高级洋装店里的设计也有旗袍贩卖。那身挂在模特身上的朱红色旗袍是从苏州运过来的丝织料子,上好的剪裁与别出心裁的设计,朱红色泽正得很,仿佛永久不褪色的浓艳。自领口到旗袍的下摆刺绣了白花瓣金描边的牡丹,青色的藤蔓相缠,针脚精致细密,富贵而不俗。


1919年的暗巷里,稀稀落落的江南的雨,染上了灰痕的白墙,墨绿的青苔爬上了墙角,被雨水染得湿漉漉的薜荔。


明镜穿着朱红色的洋装,这冷色调画面中的一抹鲜艳的亮色,那张英气的脸衬得起这艳丽的朱红,不带俗气,只让人觉得巾帼风姿。


她把伞举到他头上,问道:“你的伤好一点了吗?”


他难得自近日里的奔波抽身,露出了一个舒展的微笑,“明董事长,我是想来看看你的。”


那是一句真心话。


明镜手中的伞略微一倾斜,雨水染上了那身朱红色的洋装,濡出更加浓烈的颜色来,仿佛一朵开得极盛的牡丹。


王天风记得他对明镜说道,救命之恩早就结清了。


明镜问那是什么?


他难以回答。


国仇家恨,激荡着他那时候年轻的心。满目疮痍,山河破碎,他们的生命如同风中飘絮雨里浮萍,不知何时会终结在敌人的枪口下,审讯室里。那句话一旦说出,于他,于明镜,都成了一丝无法摆脱的羁绊,会把他们的生命从此牵连在一起。


而有些事情,被深深埋藏在心里,多年后偶尔被勾起,却是历久弥新。


“看什么呢疯子。”明楼在背后给了发愣的王天风一拳。


那边的明诚已经换上了西装与大衣,也借了洋装店店员的梳子梳好了头,若不是额头的乌青与嘴角没有擦干净的一丝血痕,浑是巴黎大学里一副乖学生的样子,方才脸上的倔强与不甘也褪去了很多。


王天风想一拳打在明楼那张永远很真诚的脸上。明大少爷似乎真的是在关心人,王天风却知道这明明是在默不作声观察人心的冷漠,一种欠打的冷漠。


明楼看了那身旗袍一眼,说道:“巴黎不愧是时尚之都,还是冬季春装便先行了。”说罢,他问阿诚:“大姐的生日是什么时候?”


“二月二,龙抬头那天。”阿诚极其配合地答道。


“甚好,”明楼若有所思的样子,“再过半个月也应当准备礼物了,寄到上海差不多就是正月了,阿诚啊,有空来看看洋装,置办好后给大姐多寄几套回去,还有明台要的枪械模型玩具,也一并给寄回去。”


明大公子永远秉持看破不说破的人生态度。实则常常暗中说破,一语双关。


王天风冷哼了一声,率先走出了洋装店。




【1933年 初春 巴黎】


王天风受了重伤。他未曾料到巴黎地下党的烟缸如此厉害,看似娇滴滴的小姐,被他这只毒蜂盯了大半年,一直置若罔闻,冷不丁就反咬了他一口,他做特务工作十几年,常常把自己的命赌了上去,而这回真是差点赔了进去,连带着好不容易同意他计划一次的明楼也挂了彩。


烟缸不仅是一个人,她身后还有一只厉害的手,能把毒蜂向来精密周全的计划搅个翻天覆地,而那个人是极其了解毒蜂的心思的,比他的搭档明楼还善于窥探对手的心思。


巴黎的红色势力中竟有这样厉害的人。


明楼的伤不重,被子弹划伤了左臂,倒是王天风的腿上吃了烟缸一颗枪子儿。他们都潜伏在巴黎活动,不好去医院或者请家庭医生来,明诚学过了战地急救,也派得上些用场,替明楼处理完伤口后就替王天风取子弹。


没有麻醉药,在壁炉里消毒过的手术刀切开了王天风的伤口,镊子伸进伤口取出了子弹。王天风咬着毛巾,愣是没发出一声喊声儿来,只有脖子上微微颤抖的肌肉和额头上渗出的豆大汗珠显出了取子弹时常人难忍的疼痛。直到那颗子弹清脆一声落在瓷盘子里,王天风方嘴一松,取出了口中的毛巾,却见上面布了些斑驳的血痕,是牙龈咬出血来了。


明诚给他打了一针盘尼西林,王天风的脸色已经苍白如纸,疼得也有些深思不清。


“我就不应该同意你的计划!”明楼的衬衫上还染着血,“按照我的计划烟缸早就被收入网中了,哪里还轮得着我们被咬上一口!”


王天风缓过了气儿来,声音尚有些虚浮,“你自己同意的,也是你的计划。”


明楼难得被他噎得接不过话来,恨恨地砸了一个瓷杯。


“阿诚,前段时间叫你准备给大姐的生日礼物如何了?”明楼坐在了沙发上,问一边在整理手术器械的明诚。


“准备好了。”明诚抬起头来,看着明楼的脸,露出一个狡黠的笑。


“拿过来给我看看。”


明诚自储物柜里拿出了一个包装精致的盒子,雪青的颜色,白色的缎带。他把盒子打开,露出了一面那套折叠极好的朱红色真丝旗袍,正是王天风几个月前看见的那件。


王天风一见到那繁密的刺绣牡丹,柔软精细的料子,竟然被明楼捷足先登,气得从沙发上直接站了起来,扯得腿上的伤口一阵疼,刚包扎好的绷带上又染了红。


明楼分明是在故意气他。


王天风在巴黎的明面身份是一家国际贸易公司的文员,薪酬不高不低,想要买这件价值不菲的旗袍送明镜,却没想到被明楼捷足先登了。


明楼接过阿诚沏好的一杯铁观音,一脸同情地看着王天风:“王长官,您买好了想送我大姐不还是得借着我的名义送回去?”


明楼依旧是那种欠扁的真诚,阿诚在一边默不作声地看着,浑似一只毛还没长齐却狡猾得不得了的狐狸,说的却是真话。


王天风确实是这么打算的。


以明楼的名义送回去,再好不过了。不会让明镜猜测到是十几年前那个王成栋,既然不愿意让明镜对他有任何羁绊,这样便是再好不过了。


王天风难得地叹了一口气,有些颓唐地说:“明镜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弟弟。”


“怎么样的?”


“衣冠禽兽。”王天风咬牙切齿地说道。


明楼很是受用,跟明诚交换了一个眼神,谦虚道:“承蒙夸奖。”




【1933年 春 上海】


明楼和阿诚寄回来的生日礼物恰恰在明镜生日前一天到了明公馆上。明台很是喜欢大哥二哥给他选的玩具枪,背着玩具枪就楼上楼下地和阿香闹,噪杂地很。


明镜看着明楼写回来的信,言道他明年就要博士毕业,大约留在巴黎大学教经济学,阿诚修哲学硕士学位,辅修了艺术学,下半年大约会去德国游学一年,也打算留在高校教书,一切都安好。明楼寄回来他和阿诚的照片,明楼被阿诚养得胖了些许,眉目间不似两年前锐利如刀,书卷气了很多。阿诚也拔高了个子,臂膀也健壮了些,但看着还是瘦,必然是凡事讲究难伺候的明大少爷让小阿诚顾不上自身了。


明镜一颗心落了下来,在起居室里拆开明楼寄回来的时装。上了三十岁的年纪,操劳明家家业,还有明台这个小祖宗要管,自是不如年轻时候风华正茂,也自觉再穿不起大红大绿这些艳色的服装,更喜爱绛紫深蓝这般沉着稳重的色调,让她愈发有了一家之主的气势。明楼选的也都是些沉稳的颜色,只有一件朱红色的旗袍,倒是她年轻时候喜好的色调。


这个明楼,买那么艳的衣裳回来干什么。


旗袍上刺绣了大朵牡丹,开得极盛,白底金边,甚是高华。


她对着镜子,比着那身朱红色的旗袍。


房间里的灯自上而下打在明镜的脸上,让她愈发看得清楚眼角爬上的细细皱纹。再是养尊处优,也敌不过岁月的侵蚀,再也不是二十岁时候那般年轻的样子,衬上这身朱红也显得有些轻佻。


成栋如果再见到现在的她,还会认得出吗?


算不上尘满面,鬓如霜,不过毕竟是有些老了,抵不过年轻时候那般的风华。


明镜想到这里,脑子里迸出了一个令她心惊胆跳的猜疑。成栋也在法国,明楼也在法国,这旗袍……会不会是成栋选的?


她攥紧了旗袍的一角,忽然为自己的无端猜测懊恼。怎么会呢。明楼是在大学里读书教书,走学者的生活,而成栋毕竟是革命党人,他们两个永远不会相交。明楼是不会被牵扯入那般刀头舔血风声鹤唳的生活里的。


有她一个人承担起所有的国仇家恨就够了,她希望弟弟们安安稳稳的。


“大姐!大姐!”明台兴冲冲地跑进来,看见明镜在比划着朱红色的旗袍,叹道:“这是大哥送的旗袍?”


“是的呀,”她看着明台额头上都是汗,嗔道:“你看看你,完成这样,冻生病了怎么办?”


明台一撇嘴,“这件旗袍肯定不是大哥选的,大哥才没这么有品味,肯定是阿诚哥选的。”他兴致冲冲地把旗袍往明镜身上比划,“大姐很适合这样的颜色,偏总喜欢穿一些老气沉沉的色调。以后要多穿。”


明镜拿过帕子给明台擦了脸,“好,都听你的。”




【1934年 中秋 巴黎】


明楼难得抽起了雪茄。他本来是没有烟瘾的人,第一次抽味儿重的古巴雪茄,呛得差点吐个天翻地覆。王天风一口气喝完了半杯白兰地,举着瓶子笑道:“真没用。”


明楼把烟灰一掸,说道:“你这种白兰地的喝法,一点都不优雅。”


“那个转变者供认出了巴黎的地下党联络点,已经抓了大半了。倒是那个烟缸硬气,看起来就是娇滴滴的小姐,被拔了指甲喂了吐真剂也没说出什么来,倒是问戴先生要了一支烟。”王天风难得和明楼这么心平气和地讲话。


王天风的公寓有一个小小的露台,两个人在露台上席地而坐,一个抽烟,一个喝酒,少见的和谐。夜色清寒,铁塔也隐没在夜色之中,天空一轮柔柔散着清辉的圆月,倒在异国他乡添了几分祖国的古韵。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我们这位蒋总统倒好,偏偏要干这些同室操戈之事!”明楼恨恨说道,几乎将手中的雪茄掐得变形。


“主义不同,理想不同,怎么算是兄弟同室?攘外必先安内,合法政府只有一个党派能做,既然不能收归己用,只好连根拔除。”他斜睨明楼,“你什么时候同情心这样泛滥了?我就说你这种风花雪月的读书人,不适合做特工这一行。”


明楼掐灭了手头的雪茄,叹了一口气。“三年前的九月十八号,日本人已经占领了东北,今年开年就在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春季溥仪登基!帝国主义如今正朝着我中原大地虎视眈眈!我国民政府这般软弱,还执着于些国人的主义不同,重视国共之别,是看不到我中华大地此时依然危若累卵了吗!”


“赤匪要杀!日本人也要打!你那套婆婆妈妈的把戏根本就是扯淡!”王天风一甩手中的酒瓶,玻璃瓶子砸在地上碎片四溅,浓烈的酒香散了一地,“国军不主动抵抗日本人,你问蒋总统戴先生去,没有必要来问我!实在觉得憋屈,你入共||党去,别在我面前装你爱国知识分子的样子!”


明楼蹭地站起来,抓住了王天风的衣领,幽黑的眼睛里已经一丝讥讽:“你手上沾了同胞的鲜血就好受吗?你觉得蓝衣社这把刀,最终会有什么好名声好结果吗?”


王天风的圆眼睛略微眯着,嘴角噙着一丝冷笑,“刀不刀,好不好受,什么结局,我不在乎。日本人是外寇,共||党是政敌,我都要见血。”


月光幽幽投在王天风的脸上,让人觉得那双眼睛里流淌着一条蕴藏着无数危险的暗夜的河。


明楼反倒平静下来,在酒柜里拿了红酒与高脚杯,倒了一杯,朝着王天风的方向举杯示意。光线透过澄澈的酒红色液体映在明楼的脸上,让而立之年的学者恢复了往日的风度,似乎刚刚的愤怒只是一时间的口不择言。


“你是怎么认识我大姐的?”明楼的心不知道怎的软了一下,忽然想起了明镜,与那件不知道明镜会不会穿的红色旗袍。


王天风没有白兰地,只好拿着明楼的红酒当烈酒喝了,“你难道查不出来?我还以为我当年在墓园那场枪杀案已经惊骇上海滩了呢。”


“总没有当事人自己言说来得真实。”


“你大姐在墓园里被汪芙蕖的人刺杀,我救了她,然后她救了我,一年后她又救了我,最后我来了法国。”


“你对我大姐,是马革裹尸当自誓,”明楼顿了顿,看向王天风,“还是蛾眉伐性休重说?”


“都不是。”王天风说道,“我爱你的大姐的风骨,铮铮烈骨,我孑然一身,可她还有你们,她做不了来去自如的红线,那便可以做同样铮铮烈骨的道韫。那样的风骨,便是我也心折。”


余下的那些他没有说,害怕对明镜的牵连与羁绊。


明楼也懂,阿诚也懂。


所以在法国的事情,对主义的选择,加入蓝衣社或者地下党,他们都未曾告知明镜分毫。暗夜前行,危机四伏,他们终是不愿意让操劳半生的大姐再牵挂分毫。


王天风说道:“你还是瞒着你大姐选择了我这条路。”


“我想万一哪一天大姐知道了,她也是愿意的。”


“那,”王天风举起酒杯,“祝我们都能活到中华崛起,中国人民自由平等之日。”


明楼回应:“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




【1937年 夏末 巴黎】


街角糖果店里的广播里播报法语新闻。


王天风正要递过法郎,听见了上海八一三事变的消息。日本人轰炸上海,死伤民众以万计,生灵涂炭,国民政府正式宣布抗战。


王天风已经一个多月没有收到来自国内的电报,一切与国内上层的联系似乎忽然被截断了,只能依靠法国的报纸广播听些中国战场上过了数日才传过来的边角消息。自7月7日卢沟桥事变始,国内局势陡然紧张,七月末失平津,全国呼吁抗战声潮迭起,八月中旬已危及华东。自1931年开始,那把悬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屠刀,撕去了一切和善温情的面纱,终于开始屠戮中华人民,日本人的枪口终于要指向国民政府了!


他来不及接过一牛皮纸袋的水果硬糖,也不要找钱,便匆匆向明楼和明诚的住处奔去。


阿诚自游学回来后便一直做明楼的助教和蓝衣社中的副官,搬到了巴黎富人区更大的别墅里。


他刚跑出还没有一个街区,就见到阿诚开着明楼的黑色福特车歪歪斜斜地朝自己的住处走,看到了王天风一个急刹车,车还没停住就跑下了车,把王天风拉到了自己的车上。


“先生……”明诚深吸了一口气,颤颤巍巍的声音方才平静了下来,“先生叫我请您过去。”


王天风的心境也无法平息,自后视镜看去,才发现阿诚的眼眶通红,脸上也没了血色。阿诚随明楼,在外一向沉稳有度,身处危局也不显恐惧,如今却是被吓失了颜色,车也开不平稳,想必明楼如今也不是好受。


于国,是华北华东相继失陷的危局,一场针对中华人民的侵略战争拉开了它血腥残暴的帷幕。于家,明家还在上海。


报纸上那些血流成河的惨状,惨不忍睹的残肢,断壁残垣,伏尸千里。每一幅画面都是触目惊心。音信全断,家书难寄。


明诚打开了明楼书房的门。书房拉上了窗帘,只有一束光自缝隙漏入,打在明楼的白衬衫上。昔日里温雅的明楼侧身坐着听电报,身子崩得笔直,握着耳机和铅笔的双手都在微微颤抖。


明楼听完了电报,看见阿诚和王天风进来了,将两张纸放在了书桌上。


一张是明镜自苏州发来的,举家迁回苏州老宅,安好。


王天风吊着的心略略放了下来。


“戴先生发来电报,上海失守,委座宣布抗战,敕毒蜂回沪组建情报站事宜,即日出发。毒蛇留守巴黎,静默待令。”明楼放下翻译电报的铅笔,那支铅笔在书桌上咕噜噜地滚了一圈,而后掉下桌沿,掉在了递上,石墨的笔芯断裂,一片沉寂里唤回人神思的一声。


回沪组建情报站。


那里已经被日本人占领,是日本人的腹地,洋人、日本人、伪政府、国共两党势力盘根错节,真正乌烟瘴气的泥沼,行差踏错便万劫不复。却是能深入日本人心腹的一把刺刀,自最中心处探测情报,制造迷局,扭转前线战局。其危其重,三人深知。


“大哥……”明诚发了声,却不知晓拿什么来打破这沉寂的气氛。


王天风忽然笑了一声,笑得极其开朗,“你回复戴先生,成栋万死不辞!”


万死不辞!


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明楼转身,手按上发报机,开始传信。


蓝衣社专用的密码,明诚读出来,那四个字正是万死不辞。


这一刻他们的心里有同样坚定的信念。为这个满目疮痍的祖国,为这些饱受苦难的人民,为中国四万万同胞共有的理想,他们唯有万死不辞四个字。


他侧头看向王天风,那束窗户的亮光已经移到了王天风的脸上,把他的一直眼睛照成通透的琥珀色。


“王长官,你的头发……”


阿诚发现了王天风鬓角爬上的白霜,星星点点的细碎,像是错觉。


“白了?”王天风仍旧是那般怪异的脾气,“我二十六岁那年,头发就开始白了。”


明楼发完了电报,也起身凝视着他,而后笔直地敬了一个军礼。


“王天风同志,抗战必胜。”


“抗战必胜。”




【1938年 初夏 上海】


明公馆外种了满丛的蔷薇,红白交杂,都是争先恐后的盛放。刚下过一场小雨,地面湿漉漉的,泥土的香气。落花满地,无人扫径,偶尔被风吹起些许,落在了人的衣角。


明氏企业不亲日的态度已然成了日本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被借着汪家频频敲打,明镜刚从香港运过来的一箱药物在海关被扣押,炸药的流通也极为困难,刚打点完了海关的人傍晚回家,疲累得很,便让司机径直回家吃晚饭,自己在车里小憩片刻。


一个穿着灰蓝色长袍子的人踏着一径落花走了过来,见车里明镜阖了眼,便静静地凝视着她。


悄无声息地静立着,也不愿意去打搅。


他的手抚上车的玻璃窗,似乎在隔空摩挲着明镜的脸,描摹了数遍,似是已经将明镜的脸熟记在心,便继续静静地看着她。


片刻之后,他摘下了一朵蔷薇花,放在了车顶。而后大步走了开去。


那个日伪政府的特务跟了他一路,必须找一个僻静的地方解决掉这个眼线,这个地方当然不是在明公馆的门口。


那人身影消失在路的拐角。


车里的明镜忽而被惊醒,看了看手表自己才睡了五分钟,头被冷风吹得有些疼,便裹好了外套打算回家吃点药。


她出车门的时候,看见了车顶上的一朵蔷薇,是刚刚摘下来的,枝叶花瓣都新鲜,还带着些方才留下的雨珠,是摘蔷薇的人极为细微小心。


不知道是哪个调皮的孩子摘了她家的蔷薇放在这儿的。


明镜想着明台小时候也这般调皮,不由得嘴角勾出了一个微笑。




【1941年 初春 上海郊外】


明楼打开了一坛子烧刀子,灌在了墓碑之前。


浓烈醇厚的酒香,闻着就仿佛能自喉间烧到胃里。王天风在巴黎的时候一直抱怨西方人喝的酒不够粗糙不够烈,就算是白兰地也一样。


“你还记得疯子说他26岁就白了头发了吗?”明楼受了寒,说话有些鼻音,声线也比往常更低沉了。


“记得。”阿诚说道。他拿了纸钱,堆作一小堆,而后用火机点燃一卷,将那堆纸钱燃了起来。火光明明灭灭地照着两人的脸,清寒的夜里终究是有了些许温热。


明楼也拿过一小卷纸钱,放到火堆里。“我算了算,疯子26岁的时候恰好是1921年,也就是他去法国那一年。”说罢,他又说道:“多给他烧点纸钱,免得到了下面还是给大姐买不起旗袍。”语气还仿佛是在巴黎时候的张狂。


阿诚噗嗤一声笑了出来,眼眶里却忍不住落下眼泪来,“大哥,唯物主义。人是没有灵魂的。”


“有个念想总是好的。”明楼说,“大姐要葬在明家祖坟里,而王天风只有这孤茔一座,只有这株青松相伴,只盼望他到阴间能好好照顾大姐,多学点风花雪月的事情,别总是一副臭脸。”


“谁说他不会风花雪月的?”阿诚说道,“那次在巴黎,我去他公寓取情报,他去街角糖果店买水果硬糖,我就擅自进了他的书房,发现他在摹西厢记,一手很好的簪花体。”


“哦?这我倒是不知道。”明楼眯了眼睛,有些感兴趣了,“写了哪一段?”


阿诚把一堆纸银塞到跳跃的火里,眼睛被烟熏得愈发酸了,又掉了几颗眼泪下来,“是那段《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


明楼听到最后一句,被雪茄呛了一下,咳出眼泪来。


两个人都静了下来,相顾无言,只有火燃着旁边的枯枝噼里啪啦的声音。


终于将纸银纸钱都烧尽了,火苗渐渐小去,孤寂的清冷又包围了他们,月过中天,清辉愈发冰寒。


阿诚拍拍手站了起来,一阵稍暖的东风不知道从哪个方向吹了过来,拂起了地上的一堆灰白,漫天飘洒如同灰色的蝴蝶,落在了二人的头上、肩膀上。


阿诚凝视着明楼的鬓角,说:“大哥,你的头发也开始白了。”


明楼摁灭了雪茄,说道:“我也三十五啦。操心。”


说罢,他把明镜的梳妆盒埋到了坟前,和王天风的骨灰相近的位置。不管是不是有那条裂缝,这缠枝牡丹的菱花镜终于是圆了。


做完这些后,明楼也起了身,拍了拍身上的大衣。


“阿诚,以后只剩我们两个啦。”




-end-




文中提到的两首词一首曲儿:


辛弃疾《西江月》


秀骨青松不老,新词玉佩相磨。灵槎准拟泛银河。剩摘天星几个。 
奠枕楼东风月,驻春亭上笙歌。留君一醉意如何。金印明年斗大。


辛弃疾《满江红》


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 
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里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一首曲是《西厢记》里的《滚绣球》


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片段很细碎,脑洞很大,ooc很严重,还望见谅。

评论
热度(647)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蛮生 | Powered by LOFTER